互惠生所面临的“中德差异” 作者 PETER
互惠生所面临的“中德差异” 作者 PETER
我来德国做互惠生已经半年多了,从刚来时候的陌生,到渐渐融入,经历了许多!在这已经过去的6个月里,也曾经感受到了很多中德文化的差异。从大方向上来说,中国和德国最基本的差异就是社会制度的差异。总所周知德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,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。这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的区别就是一个强调的是“私有”,另一个强调的是“公有”。我们互惠生和互惠家庭在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熏陶下,就产生了最基本的差异——思想差异。
中国互惠生来到德国,首先面临的是思想上的转变。来德国做互惠生的很多都是国内大学刚毕业或者是还没毕业的学生。以前在国内,我们接受的教育是“为人民服务”。我们强调整体,我们强调公有。但是从我们登上德国航班的那个时刻起,我们应该首先转变一下心态,我们要从我们的“整体”中脱离出来,成为一个“个体”。因为在德国,在别人眼中我们就是一个单独的“人”,我们要学着自己去融入这个充满了无数“个体”的社会,尽管我们很年轻,我们的生活经历还不是很丰富。所有的事情都要学会去亲力亲为,所有的烦恼挫折都要学会去解决。我们没有过度的阶段,一下子的另一种生活会让我们有很多的不舒服。而且确实有很多互惠生朋友,都经历过一些由思想差异而引发的同互惠家庭之间的一些摩擦。可是最后,如果我们战胜了这种“思想上的差异”,亲历过的一切“不舒服”,会让我们更容易面对,而且对我们以后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。
在这个思想转变的基础上,我们还需要改变一下我们来德国的目的,心态!我相信很多互惠生跟我一样,当初来德国的原因是被德国的现代化,优美的人居环境,还有对欧洲文化的向往所吸引。因为这样,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,但是我们往往就会从心里认为“互惠=超级廉价的旅游=一年享受”,这就与德国家庭的初衷产生了矛盾,因为他们认为“互惠=轻微的劳动=认识另一个世界”!所以,一定要摆正心态,互惠不等于廉价旅游。因为我们一定要付出相应劳动的!
说完了抽象的,写点现实的吧!
中国人都常说“民以食为天!”,于是在我看来,中国互惠生来到德国,除了面对语言差异,然后就是饮食上的差异了。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,单一的饮食种类,同中国几千年来的饮食文化,与各种庞大的菜系相比,会让我们觉得一下子对德国失去了信心!但是,仔细去思考一下,德国的饮食是很健康的。于是似乎慢慢的有对德国饮食有了一点希望。
我们东方人,属于比较含蓄的民族,有什么事情总是喜欢拐弯抹角的说道正题上!这个是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。德国更是“耿直”型的典型代表!我觉得如果中国互惠生与互惠家庭有什么问题,就当面提出就好,不能拐弯没角的。德国人会不理解你到底想要干什么!
着装方面,由于现代媒体的发达,与时代的发展,已经体现不出多大的差异了。唯一有差异的可能就是“价钱”吧!
交通方面,德国的公共交通基本上奉行“开放式”,自觉买票,自觉乘车,让人感觉很方便。而且,不由自主的就联想到中国的交通状况。但是,这个是无法比较的。因为德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人口与国土面积。中国互惠生来了,会觉得有一种脱离束缚的感觉,但是千万别忘了买票!
德国的教育,和中国完全是相反的。简单的例子:在中国学习外语,总是先一股脑的把语法全灌给学生,然后让学生通过以后的联系慢慢熟悉(传说中的填鸭式教育);在德国学习外语,首先只学到很少一点语法,然后很多的听说读写练习直到学生们把这些语法都练得很熟了,再继续进行下一部分。这就是中国互惠生过来都会觉得德国的德语课上的很慢的原因。
说了这些,有些不一定准确,但是我觉得比较真实。中国互惠生来到德国,我觉得最难度过的就是“思想差异”。但是,只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时刻记住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!
最后,面对这些差异,当我们在德国家庭互惠的时候,一定要表现出咱们中国人的风度。但是,面对有些过分的家庭,也要表现出我们的不满。因为说实话,德国人大部分还是觉得中国很穷,看不起中国人,尽管他们有时候彬彬有礼的。但是,我们不能自卑,我们的民族不落后,我们的国家不落后,他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。总之,中国互惠生会给德国这个老龄化国家带来更多的鲜活的气息的,相信我们吧!
中国互惠生来到德国,首先面临的是思想上的转变。来德国做互惠生的很多都是国内大学刚毕业或者是还没毕业的学生。以前在国内,我们接受的教育是“为人民服务”。我们强调整体,我们强调公有。但是从我们登上德国航班的那个时刻起,我们应该首先转变一下心态,我们要从我们的“整体”中脱离出来,成为一个“个体”。因为在德国,在别人眼中我们就是一个单独的“人”,我们要学着自己去融入这个充满了无数“个体”的社会,尽管我们很年轻,我们的生活经历还不是很丰富。所有的事情都要学会去亲力亲为,所有的烦恼挫折都要学会去解决。我们没有过度的阶段,一下子的另一种生活会让我们有很多的不舒服。而且确实有很多互惠生朋友,都经历过一些由思想差异而引发的同互惠家庭之间的一些摩擦。可是最后,如果我们战胜了这种“思想上的差异”,亲历过的一切“不舒服”,会让我们更容易面对,而且对我们以后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。
在这个思想转变的基础上,我们还需要改变一下我们来德国的目的,心态!我相信很多互惠生跟我一样,当初来德国的原因是被德国的现代化,优美的人居环境,还有对欧洲文化的向往所吸引。因为这样,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,但是我们往往就会从心里认为“互惠=超级廉价的旅游=一年享受”,这就与德国家庭的初衷产生了矛盾,因为他们认为“互惠=轻微的劳动=认识另一个世界”!所以,一定要摆正心态,互惠不等于廉价旅游。因为我们一定要付出相应劳动的!
说完了抽象的,写点现实的吧!
中国人都常说“民以食为天!”,于是在我看来,中国互惠生来到德国,除了面对语言差异,然后就是饮食上的差异了。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,单一的饮食种类,同中国几千年来的饮食文化,与各种庞大的菜系相比,会让我们觉得一下子对德国失去了信心!但是,仔细去思考一下,德国的饮食是很健康的。于是似乎慢慢的有对德国饮食有了一点希望。
我们东方人,属于比较含蓄的民族,有什么事情总是喜欢拐弯抹角的说道正题上!这个是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。德国更是“耿直”型的典型代表!我觉得如果中国互惠生与互惠家庭有什么问题,就当面提出就好,不能拐弯没角的。德国人会不理解你到底想要干什么!
着装方面,由于现代媒体的发达,与时代的发展,已经体现不出多大的差异了。唯一有差异的可能就是“价钱”吧!
交通方面,德国的公共交通基本上奉行“开放式”,自觉买票,自觉乘车,让人感觉很方便。而且,不由自主的就联想到中国的交通状况。但是,这个是无法比较的。因为德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人口与国土面积。中国互惠生来了,会觉得有一种脱离束缚的感觉,但是千万别忘了买票!
德国的教育,和中国完全是相反的。简单的例子:在中国学习外语,总是先一股脑的把语法全灌给学生,然后让学生通过以后的联系慢慢熟悉(传说中的填鸭式教育);在德国学习外语,首先只学到很少一点语法,然后很多的听说读写练习直到学生们把这些语法都练得很熟了,再继续进行下一部分。这就是中国互惠生过来都会觉得德国的德语课上的很慢的原因。
说了这些,有些不一定准确,但是我觉得比较真实。中国互惠生来到德国,我觉得最难度过的就是“思想差异”。但是,只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时刻记住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!
最后,面对这些差异,当我们在德国家庭互惠的时候,一定要表现出咱们中国人的风度。但是,面对有些过分的家庭,也要表现出我们的不满。因为说实话,德国人大部分还是觉得中国很穷,看不起中国人,尽管他们有时候彬彬有礼的。但是,我们不能自卑,我们的民族不落后,我们的国家不落后,他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。总之,中国互惠生会给德国这个老龄化国家带来更多的鲜活的气息的,相信我们吧!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